时间 2024-06-18
栏目

国内

阅读

1308

徐俊义 内蒙呼和浩特顶尖经方践行者,中国医学专科专病优秀专家

    全国中医交流大会优秀论文之辩证施治“溃疡病”(西医)“胃脘痛”(中医)体会

    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。西医诊断的溃疡病也称消化性溃疡,多发于胃或十二指肠球部。中医属于胃脘痛的范围,中医认为胃主受纳和消化饮食,以和降为贵。胃脘痛主要原因,是不能和降。引起不能和降的因素有:受寒凉、停滞、湿热、饮食失调和情志郁结等,现就溃疡病的(胃脘痛),中医辩证分型论治如下:

胃气痛:指气机郁滞引起的胃痛。肝气横逆,往往犯胃克脾,所以对胃气痛特别注意到肝,有肝气胃痛的名称。其证:胃胀痛攻冲、胸闷、痞塞噎气或伴有腹部张痛、大便困难、舌苔白薄、脉弦滑。辩证。是属于胃不和降,肝木克脾胃。胃气痛多由肝气引起,故多伴有肝气症状,如证伴有胁痛,有时太息,多有情志不遂病史。

治:宜行气散滞法和舒肝理气法方:柴胡疏肝汤加减

药:柴胡、白芍、川芎、香附、陈皮、甘草、枳壳。

方义:本方是四逆散加香附、川芎、陈皮而成,香附、川芎和血理气,柴胡、枳壳、白芍能升清降浊,疏畅气滞。用陈皮理气建脾。用甘草以缓急止痛,故用此方治疗气机郁滞,肝气横逆,犯胃克脾所致的胃脘痛。

针灸处方:中脘、内关、足三里、阳陵泉。方义:中脘是六腑会穴,足三里能疏通胃气以升清降浊,内关开胸能治胃脘之郁结,阳陵泉以平肝气冲逆,则胃得和而气自平。

胃虚寒痛:此证着重在脾,多偏于寒。痛时常在空腹,得食,得温热则痛减。面色萎黄不华、疲倦、怕冷、手足不温、喜饮热汤、舌质较淡、舌苔薄白、脉沉细无力。

治:温养中气

方:黄芪建中汤加减

药:黄芪、桂枝、白芍、干姜、大枣、饴糖、甘草。

方义:补虚散寒,强建脾胃的作用,饴糖甘草是温补脾胃,止虚寒腹痛,大枣饴糖补脾胃之虚,桂枝,生姜温中通阳散里寒、芍药敛阴合营,治里有虚寒所治的胃痛、或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。

药:党参或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木香、砂仁。

方义:本方足以补气和胃建脾的要方,脾胃为后天之本,脾胃健强,消化旺盛,五脏六腑匀得到营养,四君子汤补气,木香暖胃降逆之功,半夏有燥湿和胃降逆,故可解恶心,止吐,亦有解郁宽中之效,人参养血益脾,大补之气,白术健脾益气,茯苓安神益气。

针灸处方:脾俞、胃俞、中脘、内关、足三里。方义:此证是属于虚寒故用背和腹部俞募穴为主,取内关,足三里和胃气而定痛,加艾灸以温通经气散寒止痛。

饮食积滞,指饮食生冷,饥饱为常损伤脾胃,和直接受寒凉或遇劳累稍触寒邪,饮食不慎所致脾不运化,胃失和降导致胃气失常而产生胃痛。

其证是:胃部痞胀疼痛、恶闻食臭、嗳腐吞酸、拒按不欲食、或有呕吐、吐后胃部感觉轻快。舌苔厚、白或黄、脉象弦滑。

治:消食导滞和胃方:保和丸加减

药:山楂、神曲、莱菔子、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连翘、木香、麦牙。

方义:山楂,神曲和莱菔子消食化滞。半夏、陈皮、茯苓和胃化湿,连翘散结清热,木香行气止痛。

针灸处方。中脘、通谷、足三里、公孙。

方义:中脘系六腑之会穴,有宽中降逆作用,通谷善治积聚留饮,足三里系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(合治腑病),可帮助消化。公孙系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又为冲脉交会穴,脾胃相表里,脾运则消化白健


相关阅读
热门推荐